21、第七章 回溯算法part01

本节内容

  • 理论基础 
  • 77. 组合

理论基础※

建议:其实在讲解二叉树的时候,就给大家介绍过回溯,这次正式开启回溯算法,大家可以先看视频,对回溯算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文章讲解: https://programmercarl.com/%E5%9B%9E%E6%BA%AF%E7%AE%97%E6%B3%95%E7%90%86%E8%AE%BA%E5%9F%BA%E7%A1%80.html#%E9%A2%98%E7%9B%AE%E5%88%86%E7%B1%BB
视频讲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y4y167mM

什么是回溯法

回溯法也可以叫做回溯搜索法,它是一种搜索的方式。

回溯是递归的副产品,只要有递归就会有回溯。

所以以下讲解中,回溯函数也就是递归函数,指的都是一个函数

回溯法的效率

虽然回溯法很难,很不好理解,但是回溯法并不是什么高效的算法

因为回溯的本质是穷举,穷举所有可能,然后选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如果想让回溯法高效一些,可以加一些剪枝的操作,但也改不了回溯法就是穷举的本质。

那么既然回溯法并不高效为什么还要用它呢?

因为没得选,一些问题能暴力搜出来就不错了,撑死了再剪枝一下,还没有更高效的解法。

回溯法解决的问题

回溯法,一般可以解决如下几种问题:

  • 组合问题:N个数里面按一定规则找出k个数的集合
  • 切割问题:一个字符串按一定规则有几种切割方式
  • 子集问题:一个N个数的集合里有多少符合条件的子集
  • 排列问题:N个数按一定规则全排列,有几种排列方式
  • 棋盘问题:N皇后,解数独等等

组合是不强调元素顺序的,排列是强调元素顺序

例如:{1, 2} 和 {2, 1} 在组合上,就是一个集合,因为不强调顺序,而要是排列的话,{1, 2} 和 {2, 1} 就是两个集合了。

记住组合无序,排列有序,就可以了。

如何理解回溯法

回溯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树形结构,是的,我指的是所有回溯法的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树形结构!

因为回溯法解决的都是在集合中递归查找子集,集合的大小就构成了树的宽度,递归的深度,都构成的树的深度

递归就要有终止条件,所以必然是一棵高度有限的树(N叉树)。

回溯法模板

在讲 二叉树的递归 中我们说了递归三部曲,这里我再给大家列出回溯三部曲。

  • 回溯函数模板返回值以及参数

在回溯算法中,我的习惯是函数起名字为backtracking,这个起名大家随意。

回溯算法中函数返回值一般为void。

再来看一下参数,因为回溯算法需要的参数可不像二叉树递归的时候那么容易一次性确定下来,所以一般是先写逻辑,然后需要什么参数,就填什么参数。

回溯函数伪代码如下:

1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回溯函数终止条件

什么时候达到了终止条件,树中就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搜到叶子节点了,也就找到了满足条件的一条答案,把这个答案存放起来,并结束本层递归。

所以回溯函数终止条件伪代码如下:

1
2
3
4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 回溯搜索的遍历过程

在上面我们提到了,回溯法一般是在集合中递归搜索,集合的大小构成了树的宽度,递归的深度构成的树的深度。

如图:

回溯函数遍历过程伪代码如下:

1
2
3
4
5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for循环就是遍历集合区间,可以理解一个节点有多少个孩子,这个for循环就执行多少次。

backtracking这里自己调用自己,实现递归。

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出for循环可以理解是横向遍历,backtracking(递归)就是纵向遍历,这样就把这棵树全遍历完了,一般来说,搜索叶子节点就是找的其中一个结果了。

分析完过程,回溯算法模板框架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

这份模板很重要,后面做回溯法的题目都靠它了!

77. 组合※

建议:对着 在 回溯算法理论基础 给出的 代码模板,来做本题组合问题,大家就会发现 写回溯算法套路。

在回溯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大家会有各种疑问,先看视频介绍,基本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

本题关于剪枝操作是大家要理解的重点,因为后面很多回溯算法解决的题目,都是这个剪枝套路。

题目链接: https://leetcode.cn/problems/combinations/
文章讲解: https://programmercarl.com/0077.%E7%BB%84%E5%90%88.html
视频讲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i4y1L7cv
剪枝操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i4y157er

题目分析


方案一

回溯,学习回溯的三步走,尝试解决此问题

此方案与代码随想录中的剪枝优化思路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List<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backtracking(1, n, k, new ArrayList<>());
return result;
}

private void backtracking(int nStart, int nEnd, int k, List<Integer> tempResult) {
if (k == 0) {
result.add(new ArrayList<>(tempResult)); // 因为加入的是地址,所以需要新建一个集合
return; // 结束
}

for (int i = nStart; i <= nEnd - k + 1; i++) { // 结束条件随着k的变化而变化
tempResult.add(i);
backtracking(i + 1, nEnd, k - 1, tempResult); // 递归
tempResult.remove(tempResult.size() - 1); // 对结果进行回溯,防止加入过多的数据
}
}
}

结果

解答成功:
执行耗时:1 ms,击败了99.97% 的Java用户
内存消耗:44.1 MB,击败了31.36% 的Java用户

分析

时间复杂度:
O( n ^ 3 )

空间复杂度:
O( n )

代码随想录

https://programmercarl.com/0077.%E7%BB%84%E5%90%88.html

思路

本题是回溯法的经典题目。

直接的解法当然是使用for循环,例如示例中k为2,很容易想到 用两个for循环,这样就可以输出 和示例中一样的结果。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int n = 4;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cout << i << " " << j << endl;
}
}

输入:n = 100, k = 3 那么就三层for循环,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int n = 100;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for (int u = j + 1; u <= n; n++) {
cout << i << " " << j << " " << u << endl;
}
}
}

如果n为100,k为50呢,那就50层for循环,是不是开始窒息

此时就会发现虽然想暴力搜索,但是用for循环嵌套连暴力都写不出来!

咋整?

回溯搜索法来了,虽然回溯法也是暴力,但至少能写出来,不像for循环嵌套k层让人绝望。

那么回溯法怎么暴力搜呢?

上面我们说了要解决 n为100,k为50的情况,暴力写法需要嵌套50层for循环,那么回溯法就用递归来解决嵌套层数的问题

递归来做层叠嵌套(可以理解是开k层for循环),每一次的递归中嵌套一个for循环,那么递归就可以用于解决多层嵌套循环的问题了

此时递归的层数大家应该知道了,例如:n为100,k为50的情况下,就是递归50层。

一些同学本来对递归就懵,回溯法中递归还要嵌套for循环,可能就直接晕倒了!

如果脑洞模拟回溯搜索的过程,绝对可以让人窒息,所以需要抽象图形结构来进一步理解。

回溯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树形结构(N叉树),用树形结构来理解回溯就容易多了

那么把组合问题抽象为如下树形结构:

可以看出这棵树,一开始集合是 1,2,3,4, 从左向右取数,取过的数,不再重复取。

第一次取1,集合变为2,3,4 ,因为k为2,我们只需要再取一个数就可以了,分别取2,3,4,得到集合[1,2] [1,3] [1,4],以此类推。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随着选择的进行而收缩,调整可选择的范围

图中可以发现n相当于树的宽度,k相当于树的深度

那么如何在这个树上遍历,然后收集到我们要的结果集呢?

图中每次搜索到了叶子节点,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结果

相当于只需要把达到叶子节点的结果收集起来,就可以求得 n个数中k个数的组合集合。

回溯法三部曲

  • 递归函数的返回值以及参数

在这里要定义两个全局变量,一个用来存放符合条件单一结果,一个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代码如下:

1
2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vector<int> path; //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

其实不定义这两个全局变量也是可以的,把这两个变量放进递归函数的参数里,但函数里参数太多影响可读性,所以我定义全局变量了。

函数里一定有两个参数,既然是集合n里面取k个数,那么n和k是两个int型的参数。

然后还需要一个参数,为int型变量startIndex,这个参数用来记录本层递归的中,集合从哪里开始遍历(集合就是[1,…,n] )。

从下图中红线部分可以看出,在集合[1,2,3,4]取1之后,下一层递归,就要在[2,3,4]中取数了,那么下一层递归如何知道从[2,3,4]中取数呢,靠的就是startIndex。

所以需要startIndex来记录下一层递归,搜索的起始位置。

那么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vector<int> path; //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单一结果
void backtracking(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 回溯函数终止条件

什么时候到达所谓的叶子节点了呢?

path这个数组的大小如果达到k,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子集大小为k的组合了,在图中path存的就是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

如图红色部分:

此时用result二维数组,把path保存起来,并终止本层递归。

所以终止条件代码如下:

1
2
3
4
if (path.size() == k)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 单层搜索的过程

回溯法的搜索过程就是一个树型结构的遍历过程,在如下图中,可以看出for循环用来横向遍历,递归的过程是纵向遍历。

如此我们才遍历完图中的这棵树。

for循环每次从startIndex开始遍历,然后用path保存取到的节点i。

代码如下:

1
2
3
4
5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 控制树的横向遍历
path.push_back(i);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n, k, i + 1); // 递归:控制树的纵向遍历,注意下一层搜索要从i+1开始
path.pop_back(); // 回溯,撤销处理的节点
}

可以看出backtracking(递归函数)通过不断调用自己一直往深处遍历,总会遇到叶子节点,遇到了叶子节点就要返回。

backtracking的下面部分就是回溯的操作了,撤销本次处理的结果。

  • 时间复杂度: O(n * 2^n)
  • 空间复杂度: O(n)

回溯法的模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

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lass Solution {
List<List<Integer>> result= new ArrayList<>();
LinkedList<Integer> path = new Linked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backtracking(n,k,1);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backtracking(int n,int k,int startIndex){
if (path.size() == k){
result.add(new ArrayList<>(path));
return;
}
for (int i =startIndex;i<=n;i++){
path.add(i);
backtracking(n,k,i+1);
path.removeLast();
}
}
}

剪枝优化

回溯法虽然是暴力搜索,但也有时候可以有点剪枝优化一下的。

在遍历的过程中有如下代码:

1
2
3
4
5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path.push_back(i);
backtracking(n, k, i + 1);
path.pop_back();
}

这个遍历的范围是可以剪枝优化的,怎么优化呢?

来举一个例子,n = 4,k = 4的话,那么第一层for循环的时候,从元素2开始的遍历都没有意义了。 在第二层for循环,从元素3开始的遍历都没有意义了。

这么说有点抽象,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个节点(图中为矩形),就代表本层的一个for循环,那么每一层的for循环从第二个数开始遍历的话,都没有意义,都是无效遍历。

所以,可以剪枝的地方就在递归中每一层的for循环所选择的起始位置

如果for循环选择的起始位置之后的元素个数 已经不足 我们需要的元素个数了,那么就没有必要搜索了

注意代码中i,就是for循环里选择的起始位置。

1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接下来看一下优化过程如下:

  1. 已经选择的元素个数:path.size();
  2. 还需要的元素个数为: k - path.size();
  3. 在集合n中至多要从该起始位置 : n - (k - path.size()) + 1,开始遍历

为什么有个+1呢,因为包括起始位置,我们要是一个左闭的集合。

举个例子,n = 4,k = 3, 目前已经选取的元素为0(path.size为0),n - (k - 0) + 1 即 4 - ( 3 - 0) + 1 = 2。

从2开始搜索都是合理的,可以是组合[2, 3, 4]。

这里大家想不懂的话,建议也举一个例子,就知道是不是要+1了。

所以优化之后的for循环是:

1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 i为本次搜索的起始位置

对求组合问题的回溯法代码做了剪枝优化,这个优化如果不画图的话,其实不好理解,也不好讲清楚。

所以把整个回溯过程抽象为一棵树形结构,然后可以直观的看出,剪枝究竟是剪的哪里.

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lass Solution {
List<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LinkedList<Integer> path = new Linked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combineHelper(n, k, 1);
return result;
}

/**
*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随着选择的进行而收缩,调整可选择的范围,就是要靠startIndex
* @param startIndex 用来记录本层递归的中,集合从哪里开始遍历(集合就是[1,...,n] )。
*/
private void combineHelper(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终止条件
if (path.size() == k){
result.add(new ArrayList<>(path));
return;
}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path.add(i);
combineHelper(n, k, i + 1);
path.removeLast();
}
}
}

21、第七章 回溯算法part01
http://yuanql.top/2023/08/04/02_1_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18期/21、第七章 回溯算法part01/
作者
Qingli Yuan
发布于
2023年8月4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