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特征三:多态性
本笔记来源于:尚硅谷Java零基础全套视频教程(宋红康2023版,java入门自学必备)
b站视频
1.多态性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多种形态。
2.何为多态性:
对象的多态性: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或子类的对象赋给父类的引用)
举例:
Person p = new Man();
Object obj = new Date();
3.多态性的使用:虚拟方法调用
有了对象的多态性以后,我们在编译期,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方法,但在运行期,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总结: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4.多态性的使用前提:
① 类的继承关系 ② 方法的重写
5.多态性的应用举例:
1 |
|
6.多态性使用的注意点:
对象的多态性,只适用于方法,不适用于属性(编译和运行都看左边)
7.关于向上转型与向下转型:
7.1 向上转型:多态
7.2 向下转型:
7.2.1 为什么使用向下转型:
有了对象的多态性以后,内存中实际上是加载了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的,但是由于变量声明为父类类型,导致编译时,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属性和方法。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不能调用。如何才能调用子类特的属性和方法?使用向下转型。
7.2.2 如何实现向下转型:
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符:()
7.2.3 使用时的注意点:
① 使用强转时,可能出现ClassCastException的异常。
② 为了避免在向下转型时出现ClassCastException的异常,我们在向下转型之前,先进行instanceof的判断,一旦返回true,就进行向下转型。如果返回false,不进行向下转型。
7.2.4 instanceof的使用:
① a instanceof A:判断对象a是否是类A的实例。如果是,返回true;如果不是,返回false。
② 如果 a instanceof A返回true,则 a instanceof B也返回true.其中,类B是类A的父类。
③ 要求a所属的类与类A必须是子类和父类的关系,否则编译错误。
对a进行实例化的时候,其一定是用的子类A实例化,用父类来接的,即多态
此是判断a是不是子类A(也可以A的相关父类)的实例化
子类A的子类返回值为false
7.2.5 图示:
#面试题
8. 面试题:
8.1 谈谈你对多态性的理解?
① 实现代码的通用性。
② Object类中定义的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JDBC:使用java程序操作(获取数据库连接、CRUD)数据库(MySQL、Oracle、DB2、SQL Server)
③ 抽象类、接口的使用肯定体现了多态性。(抽象类、接口不能实例化)
抽象类和接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抽象类和接口都不能实例化对象,但是可以定义抽象类和接口类型的引用;
2.继承抽象类和实现接口都要对其中的抽象方法全部实现;
不同点:
1.接口比抽象类更加抽象,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构造方法(构造器),可以有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而接口中的方法全部都是抽象方法(接口中也可以没有方法,这样的接口称为空接口)
2.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是private,protected,public,接口全部都是public
3.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成员变量,而接口中定义的成员变量实际上都是常量(final)
4.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而抽象方法未必要有抽象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32575047/article/details/79965103
8.2 多态是编译时行为还是运行时行为?
https://blog.csdn.net/qq_37774399/article/details/113444381
多态是运行时行为